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建立101周年,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知行合一”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羊尾镇朱家沟村,开展以“践行红色使命,宣讲百年党史、团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羊尾镇朱家沟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这里紧邻汉江,有着“秦之咽喉,楚之门户”的美誉,全村有5000多亩林地、1600多亩耕地、有1800多口人,但人均不到一亩地,土地既不平整也不连片;这里曾是秦巴山深处的国家贫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全村共1803人,常住人口943人,共40名中共党员,24名退伍军人。
“看,那个山是羊尾的形状,羊尾镇就是这样得名的。”朱家沟村的村干部张主任带领队员们一路走一路介绍。队员们扛着印有“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的旗帜行走于密林山间,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显得格外耀眼,在深绿丛林和炊烟袅袅中留下片片欢声笑语。
“爷爷,您能给我们讲讲您当兵的那个年代的故事吗?”团队成员胡京都问道。钱爷爷的左腿在战争中留下了旧疾,行动不便,生活中依靠老伴帮扶,退伍军人同时又是老党员的爷爷,给队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队员们围坐在周围,一同感悟战争年代留下的故事。“我觉得大学生入党是很重要的,党员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你们这群孩子们也要加油啊!”爷爷一听到实践团成员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便激动的鼓励到。
沿着山路走,上坡又下坡的崎岖小路对队员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从上山到下山,河流上游到下游,从地里到田间,队员们绕着朱家沟村寻访到十来户人家,有退伍军人、老党员,还有一位烈属。
烈属是位姓钱的老奶奶,当她用颤颤巍巍的手给队员们翻阅展示她父亲的烈士证明时,队员们感受到的是鲜血、炮火、草鞋、布衣堆积的烽火岁月。“我当时太小了,我懂事的时候就只看到这张烈士证明了。”老奶奶哽咽道。看如今,中国国富民强离不开先辈们的英勇付出,中华儿女们理应更加对和平年代倍感珍惜。
在谈及朱家沟村的变化时,爷爷奶奶们的脸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以前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瓦房,何书记让人安装的路灯把我们整个村庄都照亮了,现在水、电、网络都很方便。”
爷爷奶奶们口中的何书记叫何正华,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基层领头羊,这位党支部书记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乡野之间,“惠众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薯”、“让村内3至5岁孩子免费在村托儿所就学就餐”、“为村里建设20余处停车场”、“在危险路段安装300余盏路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并不能简单概括何正华书记在村30年的工作成就。
朱家沟村除老人以外,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其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次。
实践队的队员们借用村里托儿所的场地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由队员张洹郡担任主持人,李晗月担任主讲人,向招募的5至12岁的15名孩子们讲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中国共青团的团史、入团要求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党团的认识和渴望加入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课程的最后,实践团为孩子们佩戴红领巾,共同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团队成员们用红色故事主题的拼图、油画等辅助方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本堂课的理论知识。最后,实践团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和念念不舍中道别。
一周的时间很短,但是“知行合一”实践队和朱家沟村的故事还未完待续。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带给队员们永生难忘的回忆,是走山路走不动时的加油打气,是满山飘荡的歌谣,是相遇的每一个人留下的动人故事,是调色盘似的天空和云朵,是深入农村基层看到的中国实实在在的脱贫任务取得的显著效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更是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全面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文字:胡京都 李晗月 邢露
图片:林嘉祺 张洹郡 操琰
排版:夏星雨